欧盟这帮国家自以为经济体量大,就能在地缘棋盘上左右逢源。结果呢盈透科技,从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,欧盟就尝到苦头。美国一边喊着跨大西洋联盟,一边把欧洲当提款机。
特朗普上台后,关税壁垒一层层垒高,欧盟对美出口的钢铁、汽车遭重击,德国工厂订单下滑,法国中小企业叫苦不迭。 他们原本寄希望于中美贸易战升级,能从中渔利,推动俄欧能源一体化。
北溪管道本是默克尔时代的大手笔,用欧元结算俄罗斯天然气,本想稳住欧元地位,结果美国策动乌克兰东部事端,管道炸毁,能源价飙升到天际。
欧洲经济停滞,资本外流到美国,2025年上半年欧盟增长率勉强0.9%。 欧盟官员私下抱怨,中国寸步不让,治住了美国,他们却被美国当软柿子捏。
冯德莱恩那套“投降美国”的说辞,听着像给自己找台阶下。 他们低估了美国“美国优先”的狠劲,以为华盛顿会顾及盟友情谊,结果美国在安全利益上跟欧洲分道扬镳,欧盟还得不断砸钱砸装备到乌克兰战场。
欧盟把中国崛起当成威胁,搞什么“地缘政治欧洲”,结果对华贸易逆差扩大,电动车关税战打得自己也伤筋动骨。
印度这个国家人口红利大,野心也不小,莫迪政府总想在中美间玩平衡。
2018年贸易战开打时,印度以为能接盘中国转移的产业链,结果成了美国关税战的受害者。特朗普对印度钢铝加征关税,印度出口商损失惨重,87%输美商品中招。
印度低估了美国翻脸的速度盈透科技,本想借着反恐名义向美国示好,2019年印巴冲突后,等着美国帮忙,结果特朗普公开嘲讽印度丢了战机,还接见巴基斯坦军头。
到2025年,特朗普第二任期又对印度买俄油加征50%关税,新德里港口堆满集装箱,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。印度官员承认,对中国产导弹射程的估算也错了,情报失误让边境摩擦吃亏。
莫迪拒绝“一带一路”和RCEP,担心被中国经济主导,结果对华贸易逆差飙到1000亿美元,电子产品、电池进口依赖加深。 印度本想利用中美紧张当制造业赢家,但出口优势只在传统部门,增长潜力小。
农民和中小微企业首当其冲,关税战让物价涨,工作机会少,大家的日子本就捉襟见肘,这下更添堵。印度这步棋,走得像自家亲戚间算计小账,忽略了大局,结果自己赔本。
日本和韩国本想在亚太当桥头堡,利用中美对抗提升自身价值。日韩关系改善难度大,历史恩怨加上战略分歧,让他们对中美判断偏颇。
日本低估了美国“重返亚太”的成色,2011年美国喊口号,但十年过去,没真正转向,亚太格局被中国崛起改变。
到2025年,美日韩同盟化推进,日本自卫队加强演练,但经济上日韩企业离不开中国供应链,生产线运转依赖中方。
韩国保守政府对华威胁认知升,但国内共识不稳,在中美间对冲,安全靠美国,经济靠中国,结果贸易战波及,增长放缓。
他们错判中国,以为中国会落入修昔底德陷阱,必与美国热战,结果中国推动多边合作,一带一路项目让日韩企业分羹。
这些国家的失算,说到底是路径依赖,冷战红利吃惯了,以为中美博弈会重演历史,拉拢各国发援助。 结果美国变狠,自私算计超冷战,中国走和平崛起,不搞霸权。
特朗普关税战让各国买单,战略误判改变格局。
东南亚国家也慢慢向中国靠拢,经济安全双轨策略失效。 各国逐步调整,欧盟转可再生能源,印度多元化贸易,伊朗求区域对话,日韩平衡同盟经贸。
但代价已付,经济停滞,地缘紧张。
时代变了,老经验行不通,得有新眼光,这才是真智慧。
参考资料
周鑫宇:为什么中国总是被错判? 观察者网盈透科技
倍顺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