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进重庆国际博览中心N1馆富灯网 ,在一片琳琅满目的展位中,那个以银白色为主色调的展馆格外引人注目。怎么说呢,就像在一堆传统山水画里突然看到一幅赛博朋克风格的作品——没错,这就是今年西洽会上广安市的展馆。作为经常跑展会的旅游博主,我必须说这次广安的呈现方式确实让人眼前一亮。
当传统遇见科技:沉浸式展馆新体验
记得去年来看展时,各地展馆还多以实物陈列为主。但今年的广安馆完全打破了这种惯例——主入口处超大的LED屏循环播放着动态城市宣传片,画面里成渝高铁呼啸而过的镜头配上极具未来感的特效,瞬间就把人带入了"双城经济圈"的建设现场。广安市商务局副局长辛大勇介绍,这是首次采用"全景式交互场景"的展示方式。你懂的,就是那种不用戴VR眼镜也能身临其境的感觉。
展馆设计细节处处见巧思:地面引导线模仿嘉陵江武胜段的天然走向,四周展板则抽象化呈现了广安理工学院的设计轮廓。最妙的是角落里两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卡通形象——后来才知道这是以华蓥山大熊猫苑的"林溪"一家为原型设计的。话说回来,这种将地理特征、学术机构与萌宠元素混搭的手法,确实比单纯的展板解说生动多了。
展开剩余73%互动体验区:云端打卡的另类旅行富灯网
展馆最热闹的当属互动体验区。三十秒的跑步机挑战就能"云端打卡"广安各大景点,这个设计简直是为我这种既想旅行又懒得动的都市人量身定做的。跑着跑着,邓小平故居的灰瓦白墙、华蓥山石林的奇峰异石就在眼前流转,配上实时显示的心率数据,莫名有种在游戏里做任务的错觉。
新推出的广安消费地图和文旅地图也很有意思。滑动屏幕就能看到各个商圈、景点的实时人流量提示,还能根据美食、购物、自然风光等标签智能生成路线。突然想起上次去武胜县找美食街绕了半小时路的经历,要是早有这种电子地图该多好。
舌尖上的广安:从剪纸到龙须茶的非遗之旅
展馆另一侧,武胜剪纸传承人谭志君正在现场创作。红纸在她手中翻飞,不到五分钟富灯网 ,沿口古镇的牌坊轮廓就跃然纸上。这种发源于明代的民间艺术,现在居然能剪出共享单车停放在古镇门口的现代场景,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让人会心一笑。
邻水龙须茶的展位前永远排着长队。这种生长在华蓥山中段的茶叶,因形似龙须而得名。总经理何胜正在演示传统冲泡手法:85℃山泉水沿着杯壁缓缓注入,看着蜷曲的茶芽在水中舒展,就像观赏一场微型的水中芭蕾。据说昼夜温差大的特殊气候,让这里的茶叶积累了更多茶氨酸,喝起来鲜爽度确实不同。
川渝合作新窗口:高竹新区的创新实践
作为全国首个跨省域共建新区,川渝高竹新区的展示区吸引了不少专业观众。跨省税费征管一体化的案例展示让我这个外行也看得津津有味——原来在新区注册的企业,可以选择在四川或重庆任意一方缴纳税费,系统会自动按比例分成。这种"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"的改革,或许能为其他跨省合作区提供借鉴。
现场展示的7.2代平行流蒸发器看起来就像一件精致的金属艺术品。四川赛特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的工程师介绍,这个为重庆车企配套的新产品比上一代轻薄了20%,但制冷效率反而提升了15%。看着精密排列的铝合金翅片,突然明白为什么说"川渝制造"正在向高端化转型。
文旅融合新思路:电商时代的传统技艺
在跨境电商综合展区旁,几位主播正在直播推介广安特产。龙须茶企业的电商转型故事特别耐人寻味——过去他们主要靠线下渠道,今年借助西洽会平台,成功对接了重庆的电商企业。何胜经理说直播带货最难的是让观众隔着屏幕感受茶叶的香气,后来他们想出了赠送试饮装的主意,复购率居然比实体店还高。
武胜麻辣牛肉的展位前,工作人员正在教外国客商使用扫码溯源系统。手机一扫就能看到这包牛肉从牧场到包装的全过程,连牛儿吃了哪些牧草都一目了然。这种透明化的生产过程,或许就是地方特产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。
城市发展的文旅启示
逛完整个展馆,最深的感触是:城市形象的展示早已超越"图片+文字"的原始阶段。广安这次将地域特色、科技创新与文旅资源有机融合,不仅展现了"川渝合作示范区"的建设成果,更重新定义了城市推介的方式。那些互动装置或许造价不菲,但让参观者记住的,往往是亲手操作时的会心一笑。
展馆出口处的电子留言墙上,有位重庆游客写道:"原来广安不只是红色旅游目的地"。这句话或许就是对这场展览最好的评价。当传统文旅城市用科技语言讲述新故事,当地方特产借助跨境电商走向世界,我们看到的富灯网 ,或许正是中国三四线城市转型升级的一个生动样本。
发布于:广东省倍顺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